与多数聚合物制品一样,塑料制品大多具有可燃性,并因此降低了其使用的安全性。伴随合成材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塑料制品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益普及,由塑料燃烧酿成火灾事故的潜在危害愈发突出。为此,阻燃改性在塑料工业中显得非常必要而且迫切。阻燃剂是用于塑料阻燃改性的功能性助剂,有关其品种开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亦更加引人注目,消费市场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
阻燃剂种类繁多,性能各异,通常按使用方法和化学组成进行分类。根据使用方式,阻燃剂有添加型和反应型之分。添加型阻燃剂于塑料加工时配合其中,多用于热塑性塑料,具有使用方便,应用面广等特点,同时又有影响制品加工和应用性能之虞;反应型阻燃剂分子内带有反应性基团,能够键合到聚合物分子上,主要适用于热固性塑料,优点是对制品的加工和应用性能影响小,阻燃效果持久,但应用局限性大,品种和产耗量都较小。就化学组成而言,阻燃剂大致包括卤系、磷系等有机阻燃剂和无机阻燃剂。
阻燃剂对制品着色性的影响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归因于阻燃剂对颜料的物理吸附作用,其结果导致着色剂用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取决于阻燃剂与着色剂之间的化学作用,其卤系、磷系阻燃剂是塑料阻燃剂的主流,其突出特点是呈酸性:这对于群青及镉系颜料等非耐酸着色剂着色制品来说可能产生褪色制品的配合十分重要。
色母粒用阻燃剂要求如下。
阻燃剂必须具有:与高分子材料相容性良好,易分散; 不改变或降低高分子材料的固有物性,如耐热性、机械强度、电性能、耐候性等使用性能;分解温度不应太高,在塑料和橡胶的加工温度下又不能分解;耐久性好,能长期保留于制品中发挥阻燃作用;无臭、毒性小、不污染,在阻燃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气体;原料来源充足,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低廉。
目前,阻燃剂作用机理的研究目前还需要深入,但其基本功能在于干扰氧、热和可污染这三个维持燃烧的基本要素,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实现:阻燃剂分解产生较重的不燃性气体或高沸点液体,覆盖于塑料表面,隔绝氧气和可燃物的相互扩散;通过阻燃剂的吸热分解或吸热升华,降低聚合物表面温度;阻燃剂产生大量不燃性气体,冲淡燃烧区域的可燃性气体浓度和氧浓度;阻燃剂捕捉活性自由基,中段链式氧化反应。